今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也面临挑战。报告指出,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部分地方盲目上马“两高”项目问题有所抬头。
近年来尤其是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传递出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鲜明信号和坚定决心。但是在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一些地方顶风违规上马“两高”项目,这反映出我国产业发展与彻底摆脱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有一定距离,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重道远,仍然不能松懈。
“两高”项目由于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如果任其盲目发展,将导致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不仅会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减污降碳造成巨大压力,还会挤占非资源型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决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这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不过,如果认识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能深入理解持续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对于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重大意义,那么就会在落实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上打折扣。这也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地方明知上马“两高”项目违反相关规定,但在项目审批时却流于形式、默许纵容,或在监管执法时偏宽松软,其根源就在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当做口号,仍然指望“两高”项目在短期内发挥出拉动经济的作用;一些地方在思想认识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双碳”目标任务的理解不深入,误解了碳达峰的真正含义;还有一些地方对“两高”项目的监管缺乏韧劲和办法。从长期来看,“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依然是对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会加剧我国的碳排放压力,这与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这不仅要求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还要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从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在这一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面前,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基础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加之当前决战决胜“十四五”、全面谋划“十五五”进入重要阶段,距离“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实现仅剩5年时间。可以预见的是,“十五五”将是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最为关键的时期,推进产业低碳转型,有力有效管控“两高”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仍然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而一些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地方如果不顺应形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不摒弃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两高”项目,终将给未来长远发展留下“烂摊子”。
聚焦“双碳”目标任务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各地要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减污降碳的重要抓手,强化碳减排与污染治理协同控制,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十五五”开局起步之时,就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加快“两高”项目相关行业的升级改造与低碳转型,确保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