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9日,第19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以下简称第19届POPs论坛)在重庆市召开。
大会以“科技支撑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风险管控”为主题,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区域环境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重点实验室及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共同主办。
在致辞环节,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何强表示,论坛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为新污染物治理和风险管控注入新动能。重庆大学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与国内外同行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新污染物协同治理的和风险管控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途径。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郑阳华在致辞中指出,重庆市聚焦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一体推进“九治”攻坚,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庆市将依托本次会议,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力争探索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新污染物治理管控新路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表示,POPs专委会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最具创新活力的分支机构之一,近年来在科学研究及国际履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期望未来专委会加强责任担当,携手攻克POPs替代技术、新污染物协同控制等“卡脖子”难题,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大会还发布了“新污染物系列科普相声”,以幽默的形式科普了四大类新污染物的科学概念、健康危害与管控政策。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桂斌分享了新污染物研究的新进展,指出我国在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等领域已取得巨大进步,并分析了各领域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他强调应重视新污染物基础研究,结合国情制定管控策略,以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侯立安分享了新型膜处理水中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他表示,应当发挥新膜技术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中的作用,从膜基础理论、制膜技术、膜工艺、膜固废处理、膜智慧水厂等方面入手,提升水中新污染物去除效率。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丁琼回顾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部署进程,她表示,新时代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迈出重要步伐。目前初步构成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治理工作推进机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扎实推进,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履约工作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未来要加强科技支撑,服务“筛—评—控”的技术需求,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数智化监督手段及绩效评价体系。
贵州大学教授、副校长周少奇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污水处理厂中针对抗生素的赋存、分布、迁移规律及去除效果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他指出,未来新污染物的治理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实现化学品环境健康风险防控,研发绿色替代技术。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通过分析新污染物与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减排技术及重点源,提出了二者协同减排的战略目标、技术路径和主要措施,并表示今后将按照过程减排、协同治理、多元共治的策略开展研究。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陶澍分享了我国大气中多环芳烃的赋存研究。他强调,多环芳烃混合物的毒性更显著,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具有较长潜伏期。因此,当前对多环芳烃的有效控制,是为未来的公众健康筑牢根基。
清华大学教授、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李俊华介绍了团队开发的高性能碳基吸附材料和催化脱硝协同净化CVOCs催化剂。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发电、钢铁、水泥等行业大气污染治理中得到应用,为全球工业烟气治理贡献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三处副处长彭政指出,斯德哥尔摩公约目前受控POPs种类已增至37种,我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已全面淘汰29种POPs,并在政策保障、地方治理、技术示范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未来将继续参与国际环境治理、保障国内履约工作稳步推进、加强能力建设并强化科技支撑。
重庆大学环境生态学院副院长陈一介绍了其团队关于微纳塑料对湿地微生物代谢的干扰机制的研究。陈一强调微纳塑料的长期累积将抑制脱氮过程,尤其是对湿地脱氮效能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未来需要加强控制汇入湿地系统的水源中的微纳塑料,并重视湿地系统中微纳塑料去除工作。
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及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共设置了有机污染物环境分析与污染特征”“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与迁移转化”等 23个议题,收录论文405篇,设置报告438个,墙报展示50个。来自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计10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近年来,POPs论坛为POPs履约与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论坛对履约的贡献被写入了生态环境部等15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中。据了解,第二十届POPs论坛将在珠海市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