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时再次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报道》记者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问题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吴舜泽。
七项约束性指标提前完成
《中国报道》: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情况?
吴舜泽: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四年多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有7项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23.1%。我们积极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现场检查点位92.5万个,向地方交办涉气问题6.5万个。
水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5年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
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目前,国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在总结已有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在系统谋划长江经济带中长期保护战略的基础上,切实做好长江流域“十四五”顶层设计。
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30个省份初步建立污染地块部门联动监管机制。21个省份公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我们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并筛选确定深圳市等“11+5”个城市和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方面,为配合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建立科学的帮扶机制,组织专家帮扶组深入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针对垃圾预处理、焚烧工况控制、烟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帮扶指导企业强化精细化管理措施,实地“把脉”找症结,现场“开药”促达标。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通过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等媒介进行直播讲解,使垃圾焚烧发电厂具体操作人员迅速掌握自动监控运维、数据标记等规则,强化自身环境管理。培训后大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都能做到规范操作使用自动监控系统,减少了数据误判,保障了监控手段的有效性。
总的来看,今年加把力、使把劲,继续努力,“十三五”规划既定的目标任务有望如期圆满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定能够打赢打好。
三个“没有根本改变”
image.png
△ 茅洲河曾是深圳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这是6月15日拍摄的治理过后的茅洲河景色(无人机照片)。
《中国报道》: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吴舜泽:刚刚提到,“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7项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但是还有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比例两项指标没有达标,这两项是今年要攻克的重中之重。
我们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总的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中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基于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下一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是非常严峻和艰巨的,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中国报道》:您认为这些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吴舜泽:从目标导向来看,当下我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一个相对低水平上的提升,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两步走”战略规划中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问题导向来看,目前的改善成效还不稳固,有时候会有反弹。究其根本,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总体形成,绿色发展这一污染防治的根本之策源头防控潜力还很大;二是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没有实现,长效机制建设还比较滞后。
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
image.png
△ 6月16日,在京西林场,运送苗木的骡队在山间行进。
《中国报道》: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是什么?
吴舜泽:下一步要谋划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对症下药”,把重点放在如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稳定性上。
基于此,我认为,“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除了在污染防治方面继续发力外,还应把更多的“功夫”放在污染防治之外。
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更重要的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我说的这种融入涉及各方面的绿色化问题,这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更重要的着力点。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更充分地发挥生态环保工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推动绿色转型、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综合多重效益,带动性强。
《中国报道》:具体来说,我国将在生态环境保护将如何发力?
吴舜泽:我们要紧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谋划“十四五”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从思想意识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励引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面典型。
从产业发展上,我们要发展一批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彰显生态资源特色的产业,加大环保产业绿色技术投资,发展绿色金融提质环保产业,鼓励银行机构下调贷款利率水平,降低企业环保融资成本,加快推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运营,鼓励地区设立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消费升级动能、绿色革命动能和区域发展动能,推进经济绿色复苏。
对资源能源低效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信息、技术、方案联合帮扶,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加大精准治污力度,推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复工复产企业风险提醒、预警与整治,督导做好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做到监督与帮扶并重,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更需要增强本领和能力,特别是如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工作需要提高精准掌控能力,加强经济技术政策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政策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做好政策综合影响评估和相机调整。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及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安全保障。